安平縣振超金屬絲網制品廠
電 話:0318-8098104
傳 真:0318-7716645
手 機:13021477773
誠信理解和寬容 | |
點擊次數: | |
誠信說起來容易,做起來其實并不容易,因為人人都有利已的心理。做生意要講究誠信,這樣才能贏得別人的信任,生活中也是一樣,幾個有關誠信的小故事,也許能引起共鳴。 商鞅變法得以推廣的原因正是樹立了誠信。 (一) 春秋戰國時,秦國的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主持變法。當時處于戰爭頻繁、人心惶惶之際,為了樹立威信,推進改革,商鞅下令在都城南門外立一根三丈長的木頭,并當眾許下諾言:誰能把這根木頭搬到北門,賞金十兩。圍觀的人不相信如此輕而易舉的事能得到如此高的賞賜,結果沒人肯出手一試。于是,商鞅將賞金提高到50金。重賞之下,必有勇夫,終于有人站起將木頭扛到了北門。商鞅立即賞了他五十金。商鞅這一舉動,在百姓心中樹立起了威信,而商鞅接下來的變法就很快在秦國推廣開了。 (二) 秦末有個叫季布的人,一向說話算數,信譽非常高,許多人都同他建立起了濃厚的友情。當時甚至流傳著這樣的諺語:“得黃金百斤,不如得季布一諾。 ”(這就是成語“一諾千金”的由來。) 后來,他得罪了漢高祖劉邦,被懸賞捉拿。結果他的舊日的朋友不僅不被重金所惑,而且冒著滅九族的危險來保護他,使他免遭禍殃。一個人誠實有信,自然得道多助,能獲得大家的尊重和友誼。反過來,如果貪圖一時的安逸或小便宜,而失信于朋友,表面上是得到了“實惠”。但為了這點實惠他毀了自己的聲譽,而聲譽相比于物質是重要得多的。所以,失信無異于失去了西瓜撿芝麻,得不償失的。 (三) 《郁離子》中記載了一個因失信而喪生的故事。濟陽有個商人過河時船沉了,他抓住一根大麻桿大聲呼救。有個漁夫聞聲而致。商人急忙喊:“我是濟陽最大的富翁,你若能救我,給你100兩金子”。待被救上岸后,商人卻翻臉不認賬了。他只給了漁夫10兩金子。漁夫責怪他不守信,出爾反爾。富翁說:“你一個打漁的,一生都掙不了幾個錢,突然得十兩金子還不滿足嗎?”漁夫只得怏怏而去。不料想后來那富翁又一次在原地翻船了。有人欲救,那個曾被他騙過的漁夫說:“他就是那個說話不算數的人! ”于是商人淹死了。 因為一個人若不守信,便會失去別人對他的信任。所以,一旦他處于困境,便沒有人再愿意出手相救。失信于人者,一旦遭難,只有坐以待斃。 (四) 一個顧客走進一家汽車維修店,自稱是某運輸公司的汽車司機。“在我的賬單上多寫點零件,我回公司報銷后,有你一份好處。 ”他對店主說。但店主拒絕了這樣的要求。顧客糾纏說:“我的生意不算小,會常來的,你肯定能賺很多錢! ”店主告訴他,這事無論如何也不會做。顧客氣急敗壞地嚷道:“誰都會這么干的,我看你是太傻了。”店主火了,他要那個顧客馬上離開,到別處談這種生意去。這時,顧客露出微笑并滿懷敬佩地握住店主的手:“我就是那家運輸公司的老板,我一直在尋找一個固定的、信得過的維修店,你還讓我到哪里去談這筆生意呢? ” 面對誘惑,不怦然心動,不為其所惑,雖平淡如行云,質樸如流水,卻讓人領略到一種山高海深。這是一種閃光的品格——誠信。 故事太完美,其實誠信背后也隱藏著另一層的含義,那就是理解與寬容。當我們要求誠信的同時,是否能給予理解與寬容?誠信之事不乏其數,逼上梁山,揭竿起義之事也不在少數。人性有美有骯臟。所謂人性,人之本性。孟子云:人性本善,人有四端之心,也許眼前沒有誠信,只有眼前的利益。我們將行為惡劣的人稱之為禽獸,而殊不知人也不過是禽獸的一種。在人的本性里同樣存在著獸性。當沒有了法度,沒有了道德,沒有了制衡。人性就變成了獸性。不禁要問,人還能稱之為人嗎?也許人性本惡,也許人天生就背負著罪惡出生。但人卻依然有著與眾不同品質。盡管人是自私的,貪婪的,傲慢的。但同樣的,人也是弱小的。正因為人的弱小,所以人懂得人人皆自私則人人不能自私的道理。正是如此,才有了合作,才有了制衡,才有了道德,才有了法度。人因為弱小而尋求合作,因為合作而尋求誠信,因為誠信而尋求理解,因為理解而尋求寬容。正是這樣,人才會去追求友情,追求信賴,追求誠信,追求理解,追求寬容。 振超網業http://m.koguitars.com |
|
下一篇:電焊鋼絲網和軋花鋼絲網的選擇問題 | |
上一篇:不銹鋼絲網的目數測量方法介紹 |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