安平縣振超金屬絲網制品廠
電 話:0318-8098104
傳 真:0318-7716645
手 機:13021477773
| 鋼鐵行業的困境需要政府職能引導 | |
| 點擊次數: | |
|
趙喜子專職負責“查鋼”,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采訪時,他和全聯中小冶金企業商會剛剛完成了一項涉及五大重點產鋼省、110多家鋼企的調研。表示整個鋼鐵行業是一個“高壓鍋”。 調研結果讓人揪心,持續數年的鋼鐵產能過剩達到極限,虧損之巨已難以為繼,行業負債頻破紀錄而僵尸企業卻未能出清,鋼價連創新低卻加劇了惡性競爭,風險在加速集聚,整個行業面臨著一場“鋼鐵危機”。 存亡之際,一些地方和企業開始了去產能的艱難探索,業界、學界、政府機構關于鋼鐵行業脫困的探討也越來越多。去產能如何建立退出通道、安置職工、處置債務?整個鋼鐵行業站在了一個關乎其存亡興衰的關鍵路口。 “囚徒困境”與“鋼鐵危機” “這一百多家鋼企普遍的聲音是:生不如死,活不了又死不得。”趙喜子表示,盡管鋼鐵行業對去產能呼吁再三,但落實起來卻阻力重重。在他看來,鋼鐵去產能,第一大阻力就是地方政府,第二是銀行,第三是鋼企本身。 鋼鐵大省的經濟增速大都墊底,鋼企去產能勢必會造成這些地方經濟增速的進一步下行,而員工失業也可能增加地方不穩定因素,因而地方普遍不愿意看到企業削減規模,在山西調研時趙喜子發現,有企業已經死掉又被地方政府救活的現象。 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今年考察第一站選擇了山西的鋼鐵企業。在山西,他強調“好鋼要千錘百煉,好產能要優勝劣汰”,對地方去產能不無喊話的意味。 銀行阻力的背后,是對呆壞賬增加的擔憂,如果企業死亡或大面積減產,必然影響銀行的成績單;鋼企多數是國有企業,去產能意味著大量職工的安置,加之不少企業仍心存僥幸希望熬過“周期性調整”,去產能困難重重。 更麻煩的是,鋼鐵業去產能面臨著“囚徒困境”:去產能各自推諉,皆希望其他地方去產能,而保全自己的企業。另一重“囚徒困境”則存在于各責任主體之間:中央部委、地方政府、銀行和企業在責任歸屬上難以厘清,由誰買單是個互相扯皮的問題。 遲遲無法退出的鋼鐵產能,影響著市場供需的平衡,鋼企之間的惡性競爭由此風行,鋼價連創新低,卻成為鋼企自相搏殺的工具,惡性競爭又帶來價格的一降再降,整個鋼鐵行業被拖至危險的邊緣。趙喜子認為,如此以往,中國將不得不面臨一場“鋼鐵危機”。 這不禁讓人想起上世紀七八十年代歐美國家的鋼鐵業危機,在那個與今日中國相類似的背景下,歐美等國鋼鐵發生了慘烈的調整:1974年到1984年的10年間,英國鋼鐵產量下跌近60%,美國下跌近40%,西德下跌26%,法國下跌近30%。 多位受訪人士表示,“鋼鐵危機”將帶來鋼鐵生產、流通企業大面積死亡,職工大量失業,銀行債務出現大規模壞賬,造成金融風險顯性化,必須全力避免這一情況。 據中國鋼鐵工業協會常務副秘書長李新創介紹, 去年前11月,重點統計鋼企累計虧損531.32億元,主營業務虧損917.7億元,主營業務利潤率為-3.4%,為工業行業最低水平。重點統計的101家企業中51家虧損,虧損面創本世紀以來最高水平。 同時鋼鐵行業負債率在2009年到2012年間快速增長了10個百分點,接近70%,遠高于我國制造業55.7%的平均水平,也遠高于我國鋼鐵行業在1998年國企三年脫困時期的水平。 實際虧損遠不止此,上述數據并不完整,虧損可能更為嚴重的一些中小企業未被納入統計,而趙喜子在調研中也發現很多企業賬面上的盈利并不“真實”,“很多鋼企賬面上的利潤大都是賣資產得來的。調查的110家鋼企中,70%以上現金流是負的,這意味著僵尸企業將越來越多。” 安平縣振超金屬絲網制品廠專業生產防護鋼絲網,美觀大方,質優價廉,歡迎訂購。 鋼絲網http://m.koguitars.com |
|
| 下一篇:鋼材價格是影響鋼絲網價格的主要因素 | |
| 上一篇:不合格的鋼絲網制品具有安全隱患 | |